首页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

黄日涵:新基建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标签:时间:2020-03-31


来源于:光明网

作者: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 黄日涵

  世界疫情肆虐,涉及国家和地区已超150个。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近些年全球经济发展本不顺利,这次疫情又使许多原本脆弱的国家雪上加霜。未来一段时期,鉴于经济增长动能弱化,全球经济如何找到新增长源至关重要。

  抓住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回顾历史,每次科技变革都深刻改变了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如何在大变革时期抓住机遇,成为当下迫切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近些年来,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新基建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并获得了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在全球经济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大变革期,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数字技术应用,成为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的作用有目共睹。新零售、电商、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从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健康码普及运用,到数字平台加速复工生产,大数据和云计算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AI诊断、机器人配送服务、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广泛应用,令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为更多人所知……

  近段时间,数字基建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阿里等数字平台企业通过多年来积淀,向社会输出了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数字基础设施一头联系着大量中小企业,一头联系着广大的百姓们,一头联系着各地政府,通过数字化桥梁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协助生产、便利生活、增益治理的效果。

  随着疫情向全球蔓延,类似实践在全球得到普及。美国电商亚马逊新增大量雇员以应对爆发的网购需求,线上办公在国外同样井喷发展,在个别国家物资短缺情况下跨境电商实现了及时的物资全球调运。可以预见,在疫情之后,中国和全球的抗疫实践,必将永久性改变人们的消费和工作习惯,全球数字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助力货通天下。无论是古人说的“货通天下、利射四海”,还是如今的全球化概念,其实质均是通过推动货物的自由流动来推升经济增长。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全球物资驰援中国;而当疫情全球扩散后,中国政府和企业又向许多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大量抗疫物资和商品源源不断流向全球。此前马云倡导建立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在这次全球物资调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eWTP在杭州、比利时、埃塞俄比亚、吉隆坡等各个枢纽,更是成为救援运输主动脉。可以预见,在疫情后,eWTP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将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中,企业的国际化非常重要。近些年中国涌现的一批世界级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中国企业对全球物资、供应链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不仅是特殊时期的人道主义关怀,更是中国与世界合作的深化。

  打造新基建,拓宽中国与世界的合作面,令中国企业成为全球货物连接的纽带,不仅让中国货物销售到全球,也让全球货物销售到中国,真正让“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

  共赢和普惠是新基建之魂。老基建、新基建,不管哪种基建,关键是要实现多方共赢,毕竟基础设施的意义就在于无差别的普惠特性。只有实现共赢,大家才能在这个平台上长久合作。

  近段时间以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下,健康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应用,不仅帮助政府实现高效人员管理,还帮助了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实现更快复工。“健康码”的推广和互认,令长三角企业复功率领跑全国,这是数字基建带来改变的直观体现。

  “达则兼济天下”,数字基建具有普惠特性,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受益者。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这种普惠性是跨越国界的。

  历史将证明,得数字化者得先机。正如近些年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强调“五通”,新基建行稳致远也离不开中国和全球的数字化互通合作。经济全球化令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枢纽,而数字化发展更有望令中国成为世界“E-hu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危机带来变化,而变化蕴含机遇。当机遇来敲门,唯有做好准备的人,才能赢得先机。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况下,积极推进数字基建发展,将为中国带来难得发展机遇,也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复苏动能。

责编:郑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