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阳,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获法学(政治学)博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比较政治与地方治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INTRODUCTION
Dr. LU Yang, born in 1983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Researcher in Chinese Institute for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Dr.Lu received the doctor's degree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2012.He also received a Master’degree in Chinese Politics by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9,and a Bachelor's Degree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2002.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aiwan issue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Local governance, Politic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etc.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甲1号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邮编:100007
Chinese Institute for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NO.1,Beixinqiao Santiao,Beijing,China,100007
(一)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
1.(独著)《印度和菲律宾海外移民政策比较及启示》,《东南亚纵横》2016年第1期,第43~52页。
2.(独著)《当前中国富裕阶层的海外移民浅析》,《东南亚研究》2016年第3期,第91~101页。
3.(独著)《海外移民与跨国公民权的确立——基于印度和菲律宾两国实践的研究》,《南亚研究季刊》2016年第2期,第84~91页。
4.(独著)《近代以来日本政府的海外移民政策》,《党政干部学刊》2016年第6期,第58~62页。
5.(独著)《民国时期华侨议员选举制度及实践浅析》,《东南亚研究》2015年第2期,第94~100页。
6.(独著)《菲律宾政府的海外菲律宾人政策探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第11~19页。
7.(独著)《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华侨华人研究发展状况——基于1991~2013年国家社科
基金华侨华人研究立项项目的量化分析》,《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年第2期,第94~100
页。
8.(独著)《三十年来中国大陆的侨乡研究述析——基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2~2011)载文的分析》,载于张国雄、赵红英、曾露凌主编:《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2012•历史 现实 网络)》,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149~164页。
9.(独著)《中国富裕阶层正在兴起海外移民潮》,《改革内参(综合版)》2013年第35期,
第36~38页。
(二)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
1.(独著)《身份认同、民族塑造与国家建构——对“台湾民族论”的批判性分析》,载于肖滨主编:《中大政治学评论》(第六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2.(独著)《中国大陆台湾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199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台湾研究立项项目的量化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13年第5期,第50~59页。
3. (独著)《两岸统一的模式探讨与路径选择——建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40~43页。
4.(独著)《两蒋在台湾对国民党的改造》,《改革内参·高层报告》,2012年第1、2期合刊,第124~126页。
5.(第一作者)《坦桑联合的过程和经验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启示——兼论建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2期,第154~161页。
6.(独著)《从“民族”塑造到“国家”建构——早期“台湾民族论”述析》,《现代台湾研究》2011年第3期,第9~14、56页。
7.(独著)《族群身份、认同政治与“国族建构”——对民主化以来“台湾民族主义”的审视》,《现代台湾研究》2010年第6期,第15~21页。
8.(独著)《台湾政治转型的过程和特点——以“本土化”和“民主化”为视角》,《现代台湾研究》2009年第6期,第14~19页。
(三)比较政治与地方治理
1.(独著)《多维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国家建构》,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6月,第1版。
2.(独著)《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共政治动员问题的研究综述》,《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年第4期,第85~97页。
3.(独著)《县政改革: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理论导刊》2013年第3期,第11~14页。
4.(独著)《政治动员、群众运动与中国国家建构——毛泽东时代中共政治动员述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第22~27页。
5.(独著)《“文革”初期上海地方政权机构的再建——以“上海人民公社”演变为中心的考察》,《当代史资料》2013年第1期,第83~92页。
6. (独著)《县级党代表选举的地方探索》,《改革内参(综合版)》2012年第35期,第35~38页。
7.(独著)《直选党代表:党内选举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载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编著:《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年,第177~186页。
8.(独著)《“文革”时期“文化革命委员会”述略》,《唯实》2011年第10期,第12~16页。
9.(第一作者)《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第14~18页。
10.(独著)《县政改革:目标设计与路径选择》,载于黄建国、庞道沐主编:《湖湘三农论坛2011.衡阳》,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94~498页。
(四)书评
1.(独著)《陈里特<中国海外移民史>》,载于张禹东、庄国土主编:《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253~257页。
2. (独著)《超稳定系统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变迁——读<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学术评论》2012年第6期,第99~103页。
3.(独著)《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当代价值 》,《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3期,第54~57页。
4.(独著)《困境时代的民主实践——读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5期,第251~256页。
(一)学术会议
1.《抗战时期北京伪“华侨协会”之研究》,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第九届学术会议,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016年7月6~8日。
2.《当代中国富裕阶层的海外移民问题探析》,第六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厦门:华侨大学,2015年10月16~18日。
3.《新世纪以来中国富裕阶层的海外移民浅析——基于近年来相关报告的简要分析》,第五届世界温州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温州:温州大学,2014年11月6~7日。
4.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华侨华人研究发展状况——基于199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华侨华人研究立项项目的量化分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九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6月13~16日。
5.《城镇化进程中侨乡文化保护与开发探析》,“海外华人与侨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大学, 2013年12月7~11日。
6.《民国时期华侨议员群体及其活动研究(1911-1949)》,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八届国际会议,马来西亚吉隆坡: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3年8月17~18日。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的新发展——胡锦涛侨务思想述析》,第八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5月14~15日。
8.《三十年来中国大陆的侨乡研究述析——基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2-2011)载文的分析》,国际移民与侨乡国际学术会议,江门:五邑大学,2012年11月19~21日。
9.《政治动员、群众运动与中国国家建构(1949~1966)》,现代性与多元治理——第七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郑州:河南大学,2012年10月27~28日。
10.《传媒的力量:政治传播、媒体动员与红卫兵运动》,北京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5月19~20日。
11.《身份认同、族群政治与台湾民主转型》, 2011年比较政治与政治文化研讨会,武汉:武汉大学,2011年12月10~11日。
12.《县政改革: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动荡与趋势——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2011年会,北京:清华大学,2011年7月9~10日。
13.《“文革”初期上海地方政权机构的再建——以“上海人民公社”演变为中心的考察》,第五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暨民主治理与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南京:南京大学,2010年10月16~17日。
14.《“文革”时期“革命委员会”产生原因、过程和评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北京:北京大学,2007年12月9日。
15.《建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来自坦桑联合的经验和启示》,挑战与机遇——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2010年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10年7月10~11日。
(二)培训班
2016年8月,五邑大学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台湾海外
华人研究学会、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2016
首届侨乡研究工作坊”。
2013年7月,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第三届中国政治社会学讲习班”。
2011年7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察哈尔学会主办:“第一届提升公共外交
能力讲习班”。
2010年7月,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第一届社会科学统计与应用讲习班”。
2010年7月,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第八届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讲习班”。
200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
国史研修班”。